- 咸味鲁菜 潍坊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
- 发布时间:2014-8-6 来源: 浏览:124
目前我国公认的四大菜系有鲁菜、淮扬菜、粤菜和川菜。鲁菜为四大菜系之首,而潍坊菜则在鲁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潍坊饮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潍坊位于齐鲁腹地,南依泰沂山脉,北接浩淼的渤海,占据着一望无垠的昌潍大平原。由于气候温和,降雨适中,地理环境优越,所以早在夏商时期,白浪河畔就居住着我们的祖先。潍县从古代起就是重要的商贸中心,物产丰富,交通便利,商贸交易辐射半个中国,商来客往之下,必然是发达的餐饮行业。
寒浞代夏、少康中兴,周代的姜尚建都于潍坊的营丘。《史记》云“太公望受封于营丘”。所谓营丘故地,在今天白浪河水库上游。姜子牙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逐渐将齐国发展为东方强国。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中国第一个厨师泰斗易牙。从而奠定了潍坊饮食文化在国内的地位。易牙是齐桓公的私人厨师,史书记载:山珍海味易牙无一不及,齐桓公喜欢与其形影不离。
北魏潍坊人贾思勰所著的《齐民要术》,是中国烹饪理论发展史上一座丰碑。该书10卷、92篇、12万言,涉猎面甚宽,容量远远超过前代的农书和食书。它是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经验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全面总结,这是一本烹饪原料学的雏型;其中广泛收集了调味品生产的传统工艺,对食品酿造技术进行了总结;汇集了众多菜谱,分析了不少技法,记录了诸多珍贵的饮馔资料,堪称我国最早的菜品大全。
潍县文化昌盛,人才荟萃,会风丕振,科甲蝉联。据统计,明代出进士27人,清代出进士81人,翰林就有20余名。潍邑出了如此多的才子,被朝廷委任赴各地做官,无疑对潍县的地方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这些儒宗重臣来往于京师,为官于华夏,他们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最后归根于潍县这块热土之上。据文献记载,历史上不少厨师赴京津、济南等地交流技术,将自己的技术传出去,将外地的名吃名菜带回了潍县;一些高官卸任后,从外地聘来一些名厨也带动了潍县餐饮业的发展。另外,著名的豌豆黄、鸡鸭和乐等名吃也都是官宦们从京城带回传入潍县的。潍坊菜以清淡为主导的口味、制作手段精细的特点就是在那段历史中所形成的。
民国初年,老潍县一带出现有记载的餐饮业。当时,大酒楼或平民饭馆酒席用热菜(俗称“大菜”)的制作技艺大都由北京、济南等大城市来的厨师所传授并在业内外流传,当地原创的“大菜”菜品不多,但潍县凉菜却自成一体,颇有特色。老潍县凉菜的主要调料是香油、盐和味精,食醋、大葱、大蒜、芥末、海米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或共同参与调味。老潍县凉菜的原料取材广泛,鲜菜中的黄瓜、芹菜、菠菜、白菜、西红柿,干菜中的粉丝、冻粉、粉皮、干蘑菇、木耳、海带,肉类中的猪肉、鸡肉、牛肉等,根据不同的口味爱好,单独或合理搭配两种及两种以上原料都能够调制出可口的凉菜。
改革开放之后,各地餐饮业相继抢滩潍坊,代表中国现代流派的各大菜系在我市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局面,潍坊传统饮食与各地名吃相互渗透,取长补短,使得潍坊饮食更为丰富。